台南歷史街區|清朝至今的自強街(大銃街、水仔尾街)、舊來發餅舖
距離台南火車站不是太遠的自強街,舊名為「大銃街」
也是我自己很喜歡逛的台南老街區,窄窄的自強街上,仍保留許多老建築,下午總有幾位居民搖著扇子坐在街邊聊天,很生活化的小城風情。
大銃街位於古城的小北門一帶,現今的台南主要幹道西門路,為當時的「小北路」。
17世紀末明鄭時期將府城規劃為東安、西定、寧南、鎮北四坊,過坑仔街(總爺街)與水仔尾街(大銃街)就是當時的鎮北坊。
自強街最初稱為「水仔尾街」,1788 年林爽文事件後,清朝嚇到,將原本的莿竹城牆改為較堅固的磚造牆,並在小北門上設置了小型砲,當時的人沒見過什麼武器,以為那是大槍(大銃),後來便名改為「大銃街」。
因此這是一條自17世紀即已存在的街道,也是當時城外農民進府城的必經之道,慢慢成了五穀雜糧的主要交易區,也有許多因應農民所需的打鐵鋪、農具店。
難怪之前介紹過的水天老屋茶坊內,收藏了一塊「鐵店」的老招牌。
而五穀雜糧中的豆類,也是當時的主要商品,據說這區的烏鬼井水質極佳,因此有著許多豆腐、豆花店,這個街坊的「無名豆花店」,現今仍賣著古早味豆花。
靠近成功路的開基天后宮,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。廟內供奉的媽祖像為 1604 年完成的,鄭成功艦隊渡海來台時,隨船帶了過來,因此俗稱「船仔媽」。為了與赤崁樓前的祀典大天后宮「大媽祖」區分,這裡稱為「小媽祖」,一般又稱為「水仔尾媽祖廟」,因為當時的所在位置是德慶溪口。
媽祖廟對面的舊來發餅舖源自清光緒年間,剛開始為販賣糖果餅乾的「生春糖舖」,第二代接手後,改為糕餅專賣店,並將店號改為「來發餅舖」。到了第三代不幸遇上二戰暫停營業,戰後重啟爐火才發現,「來發」的名號已為別人使用,店名因而改為「舊來發」。
舊來發以黑糖椪餅聞名,有次問老闆椪餅是不是開賣後半小時就完售,老闆說:不是喔,大概 15 分鐘內就賣完了。
下午三點開賣,一般客人三點前就來排隊。
原來舊來發主要承製廟宇祭祀慶典所用的糕餅,至今仍依照祖傳配方製作,純手工製作本來量就不多,能拿來零售的量更少,才會造成一餅難求的情況。
很喜歡舊來發主要因為無論是年輕一代或老一代的店家,都以滿滿的親切人情來待客~
現在的自強街也加入了些新店,好玩的是,仍為糕餅店,像是府城新熱門伴手禮「堯平布朗尼」在這裡也開設了一家分店,另還有頗受網美喜愛的 Merci Kitchen木溪英式鬆餅店。
此外還有不時要去巡一下的 176 Lab古物店。
有時間也推薦逛逛隔壁的長北街,這裡有香港夫婦開的美味義大利麵店貓島廚房。
運用當地食材火燒蝦做的火燒蝦青醬義大利麵。
新開的藤製家具選物店拾藤。
住宿推薦
這個街區最著名的旅館應該是最近剛整修的天下大飯店。
這是早期台南最著名的大型飯店之一,頂樓的圓頂餐廳,至今仍是熱門的西餐廳,食物品質很不錯,價格也合理,想上門用餐,記得先預約。
0 意見